“互联网+放管服”政务一体化安全解决方案
2018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进一步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实施方案》,旨在进一步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解决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的问题。方案提出,要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体系,推进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
“互联网+放管服”政务一体化系统建设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集成市级政务服务管理平台、市级政务服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电子证照库等软件系统;在充分利用现有机房基础设施和软硬件资源的基础上,新购置安装交换机、服务器、磁盘阵列及防火墙、堡垒机和安全态势感知等信息安全保障系统软硬件设备;在现有国家、省电子政务外网网络条件基础上,对省节点到市骨干网及到各部门城域网链路扩容;编制网上政服务服务相关标准规范。到2018年底,市级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成,市县级行政审批事项(除涉密事项外)、公共服务事项全面入驻,部门网上服务资源有效整合,实现“全省一张网,最多跑一次”,企业和群众办事实现“一网通办”。部门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加快推进,相关网上服务标准规范基本建立,政务服务水平显著提升,最大程度便企利民。
在国家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相关政策和标准的指导下,全面提升“互联网+放管服”政务一体化系统建设项目的安全性,能面对目前和未来一段时期内的安全威胁、实现对全网安全状况的统一管理,全面提升信息系统安全防护水平,并使核心业务“互联网+放管服”政务一体化系统达到国家网络安全等级保护三级要求。
在进行安全体系的方案设计中,根据国家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相关要求,通过分析“互联网+放管服”政务一体化系统的实际安全需求,结合业务信息的实际特性,并依据及参照相关政策标准,建立了符合待建系统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框架,设计安全保障体系方案,综合提升信息系统的安全保障能力和防护水平,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方案设计过程中,将立足于信息化的长期发展规划,从宏观战略层面制定完整统一的安全保障体系规划。并且充分考虑信息化建设每一阶段的切实的安全需求,制定符合信息系统发展需求的阶段性安全规划。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营,保证信息化安全建设的合理性与可持续性。
以等级保护基础,结合当前“互联网+放管服”政务一体化平台的业务需求,采用新的信息安全保护技术,按照体系化的信息安全防护策略进行的整体规划,同时强化风险应对(监测、预警、处置、溯源等)能力,建设一套完整的“事前有防范、事中有应对、事后有追溯”的安全防御体系,并后续进行合理的安全运营管理,实现新形势下安全管理上台阶、安全技术见实效、综合实力有提升的建设成效,形成具有主动防御和协同运营能力的新一代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实现“互联网+放管服”政务一体化平台长期安全稳定的运行。
实现了从云端到边界到链路到终端,全方位的保障电子政务外网和“互联网+放管服”相关业务系统的安全性,利用安全大数据,实现了大数据安全,并得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安全态势;
通过专业驻场安全服务,实现工具+人+流程的整合,完成网络安全风险分析、策略加固、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响应流程的完善,保障安全的落地。